自A股上市公司被允许拆分子公司上市以来,已有近10家医药公司宣布将计划实施“A拆A”,但从之前拆分案例看,拆分上市未必如想象般美好
《投资者网》蔡俊
资本盛宴打开一道门缝,欲有多家公司进入。
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有将近10家A股医药公司申请拆分上市A股,即“A拆A”。不过,从各家公司的进展看,“A拆A”之路并不好走。相反,计划分拆子公司到境外上市的企业,IPO进度超过境内。
而论及拆分上市的意义,从过往医药公司的战绩看,其效果并未如市场预测般良好。拆分上市的热潮,是否只是一场资本游戏,还有待观察。
拆分上市热潮
2019年12月13日,《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》正式发布。A股上市公司拆分子公司上市A股的热潮,拉开了帷幕。
在此之前,因为相关政策没有落地,资本市场从未有过“A拆A”案例。一家上市公司要拆分,无外乎两条路。要么A股上市拆分子公司到港股,要么港股上市拆分子公司到A股,即“A拆H”、“H拆A”。
这其中,医药行业都有典型代表。
“A拆H”的代表,当属复星医药(600196.SH)。1998年就上市的复星医药,控股子公司众多,主营业务分为药品、器械、医疗服务等三大板块。2017年、2019年,复星医药先后推动旗下公司复锐医疗科技(01696.HK)、复宏汉霖(02696.HK)成功赴港上市。
“H拆A”的代表,当属微创医疗(00853.HK)。2010年上市的微创医疗,主营医疗器械,2019年成功运作旗下公司心脉医疗(688016.SH)登陆科创板。
“A拆A”的政策落地,如一道严丝合缝的门打开缝隙,一时间多家医药公司跃跃欲试,欲闪身进入。
今年2月,迪安诊断(300244.SZ)打响医药行业“A拆A”的第一枪。迪安诊断公告称,旗下主营临床质谱技术的子公司??凯莱谱将拆分到科创板上市。今年10月28日,迪安诊断宣布凯莱谱又进行新一轮的增资扩股,估值2.8亿元。